日常伤病处理存在的误区:误区一:“理所当然”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伤病。手指划破了不自觉地往嘴巴里一吮,流鼻血了赶紧拿棉花堵上,烫伤了涂点牙膏和酱油等。医院说这些大家习以为常的处理方法都是不正确的。手指划伤用嘴巴吮吸不但不能止血,还容易感染。用棉花堵住鼻血只是让血往后面流,却没有止住。涂牙膏、酱油在手上会让热气往皮下组织深部扩散,引起更深一层的烫伤。
误区二:日常小病胡乱吃药。发烧了吃退烧药,身体疼痛吃止痛药,小病也吃抗生素。很多人都习惯自己给自己当医生,不经医生专业诊断治疗就吃药。对此,医生认为,发烧、疼痛、感冒有时候可能只是疾病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并非全部。根据疾病的表象胡乱吃药,很可能会产生副作用,让病情加重,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损伤。
误区三:重大伤情处理失当。有人将断指直接放在冰中保存、将刺入身体的异物拔出,大家七手八脚把车祸伤员抬到医院等情况。
这些缺乏医疗知识的做法后果非常严重。直接放在冰中的断指会因渗透压的关系导致断指浮肿,同时细胞也可能因此而被破坏。穿透性刺伤后,异物其实起到了一个压迫性止血的作用。盲目拔出,只会造成大出血以及血管破裂。搬动伤员如果不小心,很可能造成颈椎、腰椎损伤,严重的可能导致高位瘫痪。
医生说,对于断指,我们一定要保持其干燥。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布将其包起来再放入冰块中。被异物刺伤的病人要尽快送医院进行伤口处理。车祸病人搬动中一定要仔细保护他的颈椎、腰椎等部位。
盲目或不科学的急救处理措施不仅不能有效缓解伤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二次伤害,甚至会威胁生命。专家呼吁,进一步提高百姓正确、恰当处理日常伤病的常识,已成当务之急。
正确处理日常受伤的方法:
外伤 大量出血或流血不止时,立即止血。最初可用清洁软布对着
伤口用力压迫;如未止住,应改用压迫止血点的方法止血。但不要用棉花、草纸、药膏等擦抹伤口,特别是头、胸、腹等部位受伤时,这样做易引起感染。如果伤口深达肌肉,则有发生破伤风的危险,应找医生进行适当的处理,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踩到针或铁钉 不要惊慌,小心地将扎人肉中的针或钉完全地取出来。因伤口小而深时最易化脓,应挤压一些血出来以消毒。如仍有异物残留在肉中,最好进行x线检查来确定,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铁钉折断时,不要将取出的部分扔掉,好让医生确定是否还有残留。如针尖留在肉中没有被全部拔取出来,针头可能移动,需要经x线检查来协助定位并拔出。
骨折 折如果有骨折,不要乱走动或做其他活动,同时不要将骨折部试行复位。如果折断的骨骼露在外面并有出血,应立即进行外伤和止血处理。患者手足部骨折时,可用小夹板将骨折部位支撑固定好。患者颈部、脊柱和腰部骨折时,让伤者躺在木板上,再用软垫或毛巾卷扎固定好患者伤部。搬运伤者时,应预先做好固定工作,以确保搬运过程中的安全。
关节脱位 把脱位的关节平稳地固定在最舒适的位置,不要自行把脱出的部位整复原状。脱臼有可能会合并骨折,应及早接受医生的诊治。
急性扭伤 安静地用冷湿布包扎扭伤部位,应注意扭伤可引起骨折现象。手足扭伤时应将患肢抬高。肿胀严重、运动时疼痛明显加重或出现皮下淤斑时,可能合并有骨折。搬运时不要移动患部,应固定后再搬运。受伤后不要立即入浴或按摩,休息到疼痛和肿胀消退后才能逐渐活动患部。
异物入眼 不要揉擦眼睛,以免损伤眼睛的角膜,引起视力障碍或失明。可用清洁的水或生理盐水洗眼,用注射器冲洗眼睛时一定要拔去针头。如果能看到眼睑中的小沙粒或灰尘,可用干净手巾或蘸湿的纱布把沙尘取出。用手轻轻地拈着上眼睑向下拉盖在下眼睑上面,反复几次引起流泪,可使下眼睑中的异物因泪水冲洗而被移动到明显的位置,易于取出。不要乱滴眼药水。如果用以上各种方法均不能取出异物,或总感眼睛极不舒适,有可能是因为角膜受到损伤,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洗澡中晕倒 马上将病人搬出浴室,如果病人脸色发紫,应将病人的头放低;如病人脸色发红,应立即用枕头垫高病人头部。观察病人呼吸,特别注意不要让病人吞下呕吐物,以免引起窒息。
从高处跌落 立即呼叫救护车。如果患者头部被撞伤而失去意识,应马上使病人平躺、安静地休息,不要胡乱随意移动。发现病人有口、鼻腔出血时,应让病人头向侧倾,以防止血液逆流入其咽腔。将病人衣服的纽扣、皮带解松,并用软枕垫在其头后,尽可能将其下颚托高,使病人进行舒适地呼吸。怀疑患者腰部、手足部骨折时应用木板将伤者伤部固定好,不要乱移动其伤部。如伤者有出血,可用压迫法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