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和胃癌。癌症就是一个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饮食往往是一个诱发的过程,而“高脂肪、低纤维”是导致高病发率的主要原因。因此,主动控制摄食成分和改变饮食习惯,在抗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胃癌
目前医学界认可的胃癌的发生原因与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消化道的慢性炎症、溃疡和肠化生有关,这就是偏远、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胃癌发病高的原因。胃癌发生在胃,这很自然令人想到它与食物有关,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食物被人吃下后首先停留在胃,又在胃内消化,胃要经常受到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的刺激,而食物中存在的各种致癌物、促癌物也自然接触胃。食物霉变、贮藏时间过久,喜欢吃腌制、高温煎炸的食品等都可导致胃癌发病率增高。主要是由于这些食物中含有致癌危险的亚硝酸盐,可在胃酸及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胺而诱发癌变。
此外,烟酒损伤胃黏膜,极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和溃疡,最终导致癌变。另外,职场上的竞争压力使得很多年轻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生活缺乏规律,加班加点,夜生活过度,三餐无时,饥饱无度,这些都会很轻易地诱发胃病,自然会为胃癌的发生留下祸根。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发生危险除与结肠息肉的存在有关之外,还与长期高脂肪饮食及食物纤维的摄入不足密切相关。摄入食物纤维不足,容易引起便秘,便秘时粪便通过肠道时间延长,可使致癌物与肠道接触机会增加,也成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结直肠癌的发生主要和饮食结构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肉类食物、油炸类食物,脂肪多的食物成为我们饮食的主体,而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少。这就使得肠腔内环境发生了改变。而胃酸浓度较高、小肠蠕动快,有害物质在胃中停留时间较短,就直接到了结肠内,食物残渣停留在结肠里,且结肠内细菌滋生较多,这都是致病的原因。
肝癌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是肝癌的常见诱因,食物中的黄曲霉素、亚硝胺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癌物。黄曲霉菌素是由粮食、花生米等发霉时长出的黄曲霉菌产生的,研究表明,食物被黄曲霉素污染后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食用含亚硝胺多的食物也可诱发肝癌。因而要特别注意粮食的贮存和保管,防止霉变。当粮食等的胚芽处变绿时,就绝对不能吃。避免吃腐败、变质、霉变食物,少吃腌制、煎炸食物,可减少肝癌的发生率。
食管癌
在我国,食管癌仅次于胃癌、肝癌而位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3位。食管癌的发生主要与食管炎症的发展有关,而不良饮食习惯及食物也是危险因素之一。食管是食物经口腔到达胃的通道,过于热烫、过于粗糙的食物在通过食管、接触黏膜上皮时,会烫伤或擦伤食管黏膜上皮,使黏膜上皮发生破损、溃烂、出血等。如果反复受到不良刺激,黏膜上皮就会在反复增生、修复的过程中出现形态、功能不正常的“异形性”细胞,构成食管癌的前期 改变。营养缺乏、食用含黄曲霉毒素或亚硝胺类物质的食物,也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生率。
资料显示,在食管癌患者中,平时喜好热食、热饮者占90%以上。这些人的食物或饮料的温度平均为71℃~74℃,个别达88℃。据实验所得,进食75℃左右的食物或饮料,食管上皮会有反应;到了80℃左右,食管黏膜上皮会出现坏死、不典型性增生。如果每天进食高温度热食一次,连续25天,就会出现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性增生。重度的增生就是癌前病变。
致癌的饮食习惯
高盐饮食是产生食道癌的主要原因;
发霉食品中含有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烹制食品中含有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
经常吃过烫过热的饮食会灼伤口腔、食道上皮细胞 ,使它变异为癌细胞,过量食用辛辣食品也会促进癌细胞的增长。
良好的饮食习惯防癌
那么,良好的饮食习惯又是怎样的呢?据科学家分析,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减少高热量食物,每天从饮食中的脂肪吸收的热量应少于30%;
二是减少高胆固醇的食物,每人每天吸收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就行了;
三是限制钠的食用 ,每人每天从每千卡热量中大约能吸收1—3克钠 ,也就是相当于 5克食盐的含量 ,最多也只能食用 8克食盐。
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要求膳食结构多种多样,首先应满足人体对热量的需求。